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员好故事】朱龙付: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发布时间:2017-12-26

“党员好故事”——朱龙付同志简介

朱龙付,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湖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际黄萎病咨询委员会。主要开展棉花早熟多抗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2014-2017年援疆三年。

 

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朱龙付同志“党员好故事”申报材料

朱龙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湖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际黄萎病咨询委员会。主要开展棉花早熟多抗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2014-2017年援疆三年。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科学研究耕读不辍

黄萎病是棉花的“癌症”,育种家对其束手无策,有报道表明1998 年~2011 年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区域试验的560 个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棉花抗黄萎病品种和兼抗枯萎病品种的比例在1%左右。作为真菌病害,黄萎病菌变种很多,致病机理非常复杂,是一块“硬骨头”,很多科研工作者都绕道而行,避而远之。

朱龙付同志本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一股韧劲,迎难而上,硬是从零开始,从全国各地的棉田里收集棉花病株,分离黄萎病菌的生理小种,厘清黄萎病的特性。棉花是偏向木本植物,所有的分子生物学操作都困难重重,朱龙付同志从摸索棉花RNA抽提方法开始,帮助棉花组团队建了了棉花分子生物学的平台。鉴定出参与棉花抗病的重要基因与代谢途径,发现木质素代谢、棉酚代谢、油菜素内脂及茉莉酸信号途径与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发现细胞色素P450蛋白SSN在棉花基础免疫反应中通过调控脂类代谢影响棉花对病原菌的抗性;转录因子WRKY1在调控棉花抗黄萎病与生长发育之间的转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理研究生获得突出进展,为培育广适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在 Nature Communication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获得专利10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13)、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2)、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2008)等多项。

作为党员,朱龙付不仅在业务工作方面追求先进,而且始终坚持严守党章和党的纪律要求,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十九大讲话精神”。朱龙付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从不缺席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严格按照党员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学院、学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等。

忠诚教育 教书育人诠释党员“点滴”责任

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朱龙付同志一直致力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作为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他勇挑重担,毅然接受“老虎课程”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生物化学代谢过程复杂、化学分子式繁多,学生因为畏难情绪对任课老师格外地挑剔,作为非本专业的门外汉,要上好这门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刚上课的第一年,他一节课也不拉地旁听优秀教师丰胜求老师的讲课,回来仔细消化。精心备课,手写讲稿,优化PPT,把自己的科研及科学前沿融入教学当中,想尽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每次熬夜到凌晨一两点。

尽管朱龙付同志不是直接带班老师,不是辅导员,但是总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心上。他不仅对自己的研究生的教育尽心尽力,经常和研究生聊科研聊人生,对本科生也是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朱龙付同志说,“现在的学生对学校开始变得冷漠了,是我们的关心有点少了,让学生对于母校的感情有些淡了。做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如果学生都不满意,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所以他课间十分钟总是在教室转悠,除了专业知识的答疑解惑,还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梦想,给学生在人生的发展上指点迷津。每年过年过节,朱龙付的手机祝福感谢的短信总是爆满,这也让同一个棉花研究团队的其他老师对他满是羡慕,有一年,一个朱龙付自己都忘记名字的不知道毕业多久的学生给他从国外寄来贺卡,感谢当年的指点。

因为朱龙付同志在教学上的投入,他荣获了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等荣誉。

舍小家为大家,三年扎根新疆,付出青春,挥洒汗水

2014年,朱龙付同志以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第八批援疆干部的身份只身前往石河子大学,同时兼任石大农学院副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他牺牲了自己的科研,亏欠了自己妻子和女儿,成全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发展和进步。

朱龙付承担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国内外交流、实验室建设和对口支援等多项工作。他充分利用多方资源,邀请到多名国内生物学与农业领域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等赴石河子大学做学术报告,仅在2015年,石河子大学就举办了27场专家交流报告会。在朱龙付的牵头和推动下,“2015年全国棉花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等相继在石河子大学举办。

他与其他援疆干部一起推动创办了“石河子大学青年学术论坛”并获得兵团和学校的多方支持,为青年教师提供在校交流和跨学科合作的机会。论坛一经成立,学校多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他们在论坛上分享各自专业的科研进展,并提出问题与需求,以期构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至今,青年学术论坛已举行近三十期,从农学到食品、从土壤营养到农业信息化、从动物到人类医学,石大师生从这种跨学科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受益匪浅。朱龙付开启了学院学术交流的又一新篇章,也为未来多方位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朱龙付同志在完成副院长工作的同时,还担当起了年轻老师的导师,他的办公室就是大家的咨询室,成了全院最热闹的地方,无论是申报自然基金的小诀窍还是课堂教学的大技能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总能让老师们满意而归。三年来朱龙付实现了石河子大学老师到华中农业大学访问与交流115人次,推动华中农业大学为石河子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期间华农开办研究生导师培训班1期,多名教师通过结对子形式在华农进行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24名优秀本科生前往华中农业大学插班学习。

此外,朱龙付还积极参与设立了“石河子大学援疆干部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结亲戚”,积极参与对口帮扶。

朱龙付同志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工作期间,总是和农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加班加点,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要锁门为止,农学院的年轻老师王龙说:“我不知道这种陪伴是不是最长情的告白,但至少感觉在这条路上一点也不孤单了。”

 

版权所有:Copyright ? casino365sport36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主楼

邮箱:zkbg@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