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 教授
徐章逸
发布时间:2017-02-22

基本信息

姓名: 徐章逸 出生年月: 1978.3
性别: 硕/博导: 硕导
民族: 开设课程: 《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育种》、《食用菌贮藏加工》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茯苓等食用菌的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及食用菌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学位: 农学博士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7-87282221
电子邮件:xuzhangyi@mail.hzau.edu.cn

个人简介

女,博士,casino365sport365讲师,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2006年在casino365sport365攻读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硕博期间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内容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鄂科鉴字[2007] 第71523086号),排名第四。 2006年7月留校任教,主要从事茯苓等食用菌的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及食用菌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工作后主要学术工作简介:1.系统研究了茯苓基本生物学特性,建立了3个茯苓品种离体子实体诱导培养体系,探讨了茯苓子实体形成与菌株特性的相关性及不同离体培养条件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首次揭示了茯苓有性阶段子实体结构、担孢子发育及形成及担孢子核相等重要特征;探讨了茯苓有性生殖模式,获得了创新性研究结果;2. 针对目前茯苓育种手段落后致使茯苓菌种退化现象严重,造成茯苓生产上重要经济损失的背景下,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茯苓育种手段进行了创新,并建立了三种行之有效的茯苓育种方法,填补了茯苓育种技术历史上的空白;3.针对目前茯苓栽培方法落后且耗费大量森林资源的问题,开创了茯苓代料栽培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初步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4. 调查并检测了国内主栽香菇和野生香菇病毒携带情况,并建立了香菇病毒病快速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病毒对香菇的影响及致病机制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此外,对香菇等其它食用菌的真菌性病害等病原的鉴定、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茯苓菌核形成差异菌株的遗传鉴定及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分子标记发掘研究”(31101590),23万,2012-2014,项目主持人;
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茯苓优良菌种选育(2011BAI06B03-3) ,47万,2011-2014,项目主持人;
3. 校自主科技创新基金“茯苓菌核形成差异菌株的遗传鉴定及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分子标记发掘研究”(2011QC089),6万,2011-2012 ,项目主持人;
4. 校自主科技创新基金“香菇病毒dsRNA的分析及其cDNA克隆”(2008XCX002),2万,2008-2010,项目主持人;
5. 新教师启动基金“神农架地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分子鉴定”(2006XRC063) ,3万,2007-2009,项目主持人

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
1.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四种主要果树的病毒分离鉴定及检测技术体系研究”(鄂科鉴字[2007] 第71523086号),排名第四;
2.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灵芝复合茶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成果登记号EK080564)
3.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新型营养食品加工用改性茯苓粉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登记号EK100862)
4.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胜奖(2010年)

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1]Xu Z.Y., Meng H., Xiong H., & Bian Y. B*.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eleomorph and Optimized in Vitro Fruiting Conditions of Medicinal Mushroom, Wolfiporia extensa (Higher Basidiomyc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Mushrooms, 2014, 16 (5): 421-429
[2]Xu Z.Y., Tang W.R., Xiong B., Wang K.Q., Bian Y.B*. Effect of revulsive cultivation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newly formed sclerotia in medicinal Wolfiporia cocos.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4, 68: 576-585
[3]Cao X.T., Bian Y.B., Xu Z.Y*. First Report of Trichoderma oblongisporum Causing Green Mold Disease on Lentinula edodes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14,98(10)1440.
[4]Xu Z.Y., Hong N., Xiang B, Wang G. P. Parti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Chinese isolate of 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 2 and production antisera to recombinant viral protein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6, 88(1), 87-92.
[5]Fan X.Z., Zhou Y., Xiao Y., Xu Z.Y., Bian Y.B*. Cloning, express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 divergent laccase multigene family in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13, 169: 453-462.
[6]Hong N., Xu Z. Y., Xiang B., Wang G. P. Gene cloning of etiological viruses causing grapevine leafroll in China. In: Second Asia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5, 25-28: 89.
[7]潘慧, 徐章逸, 边银丙.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食用菌学报,2010, 17( 2) : 22-25(通讯作者)
[8]徐章逸,边银丙. 食用菌病毒病害研究进展.食用菌学报,2008,15(3):80~84.
[9]徐章逸, 王国平, 刘亚萍, 王彩霞, 洪霓.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2010, 40(2): 129-134.
[10]徐章逸, 王国平, 洪霓.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果树学报, 2006, 23(2): 234-237.
[11]李剑, 徐章逸, 边银丙, 苏纬, 王克勤. 基于ISSR标记的27个茯苓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菌物学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壑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 2008
[12]徐章逸, 熊欢, 边银丙. 茯苓菌种复壮与有性生殖方式研究. 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

版权所有:Copyright ? casino365sport36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主楼

邮箱:zkbg@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